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

打造大埔成為有特色的藝術村

洪樹旺
已退休,曾任職台灣日報及自立晚報
曾任記者及採訪主任


一月20及21日大埔這個台灣中部的山中小村落,聚集了數十個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與學者及關心藝術走入村莊的人,共同研討{藝術作為啟動農村永續發展的策略}的議題,凸顯出偏遠地區的村莊受到了重視,大埔的發展有了起頭,也可以說大埔的再造有了好的開始。
來自國外的生態藝術專家Tim collins與Reiko goto兩人從環保眼著,強調維護好山好水的重要,以免自然環境再遭破壞,這對大埔而言,是相當重要的,曾文水庫啟用不到40年,蓄水量已少了一半,今為了它的功能再擴大,要再加高壩堤,提高蓄水量,最主要的原因是水庫的淤積嚴重,也就是集水區的水土保持做得不好。大埔村與水庫關係密切,兩者要永續發展下去,首先要重視樹木與河流等大自然及其特有的生態,有好山好水好風景,大埔才能永遠處於世外桃源之環境中。日本的東京首都大學的助理教授山口祥平介紹日本的藝術村,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,日本也相當重視文化藝術。
本地駐村藝術家們與大學藝術團隊以短暫的個把月時間,在大埔村的街道上擺設藝術家具,利用空間設{天梯},美化街道指示牌,在醒目的路口牆壁上畫上{生生不息}的壁畫,給當地特色的竹筒厝新的生命,為村民設計有創意的店面與店招及攤位,在街道中心點的垃圾堆打造成{266園丁的異想世界},並讓歐都納的空間更具藝術。藝術團隊成員並與居民互動對話,請他們用圖畫紙畫出對自己或對大埔的願景,同時帶著當地學生們,蒙著眼睛走在大埔街上,讓他們說出感覺或店舖名稱,以加深他們對村內的認識。至於兩位外籍的駐村藝術家,則教導學生們如何利用當地的特產竹子,製作寫上字或畫上畫的存錢筒,並設法找出當地的歷史文化藝術特色。
兩天的研討會中,藝術家各自談了他們的想法與做法,而參加座談會的居民也發表他們的看法。開咖啡店的老闆道出藝術村能帶進遊客到大埔來的期望,要開素食餐廳的大埔媳婦說,在大埔光靠男人種竹筍或破布子是很難生活的,所以她要做個小吃生意,以貼補家用。開文具店的阿松伯指出,大埔鄉的面積是嘉義縣次大的,但是人口卻是最少的,只有三千多人,大埔的曾文水庫是全台最大的,但空有好山好水,農民生活無以為繼,年輕都跑光了,希望藝術家的進駐能對繁榮大埔有幫助。歐都納代表則說,藝術家的進駐後,讓歐都納的空間藝術豐富多了。
經過兩天的學習及會後三周來的思考,我認為:{打造大埔成為有特色的藝術村}是大埔永續生存的最佳途徑。以曾文水庫豐富的自然生態為基礎,發展為上空有特種鳥類如老鷹盤旋,陸上昆蟲如遍地螢火蟲及水中有多種魚蝦類之生態園區。而村落則建築物形貎則待改觀,除搶救原有尚可居住的有歷史特色的竹筒厝外,並請依專家設計數種有藝術特色的住宅建築式樣,供老舊房子拆除改建或新蓋房屋之參考,以改進大埔市街現有的外貎。至於居民則輔導其發展舊有的竹藝產品,發展竹筍及破布子的加工品,以及輔導發展以當地農漁產品為食材的美食。大埔如能成為有自己文化特色的藝術村,自然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前來,也解決了當地的經濟困難問題。
以上淺見,提供參考。或許太過理想,實現的困難度高,但是要永續發展,就非走這條路不可。 (洪樹旺)

沒有留言: